阿富汗大乱斗(1)

长达九年的苏阿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及其盟国(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及其卫星国(东欧集团)之间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对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在二战结束后,原先结盟对抗纳粹德国及轴心国的美国及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但两国持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为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则为社会主义阵营,两方也因此展开了数十年的对立。冷战的名称来自于双方从未正式交战的特点,因为在冷战期间,美苏双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为两国带来相互保证毁灭能力。
1980年的冷战格局图。深蓝色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美国;深红色为华沙条约组织及苏联;红色为华沙条约组织和苏联的盟友;蓝色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的盟友;黄色为与苏联决裂的社会主义国家;浅蓝色和浅红色为不结盟国家;蓝×为反共游击队;红×为共产党游击队。
        197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汗在一场非暴力政变罢黜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后,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汗成为阿富汗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等激进政党,力图使阿富汗在经济上更加依赖苏联,1978年四月革命中,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其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新政府的无神论立场及其推行的变革引起民间反对者组织的武装反抗。塔拉基在1979年9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哈菲佐拉·阿明在政变中取而代之,哈菲佐拉强调国家自主性、外交独立等,与苏联的期望相距甚远。
        同年12月7日,苏联军事顾问要求阿富汗武装部队的坦克和其他关键设备进行拆卸维修。与此同时,首都喀布尔同外地区的通讯联系被切断。12月25日大批苏联空降军部队和地面部队开始驻扎在喀布尔。与此同时,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哈菲佐拉·阿明将办公室搬到西南郊的达鲁拉曼宫内,因为他相信这个位置十分安全。12月27日,700名包括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及阿尔法小组在内的苏联部队穿著阿富汗武装部队制服,占领了政府机关、军队和媒体的大楼。他们下一个目标是达鲁拉曼宫。进攻在晚上7点15分开始。经过短促的激战,苏联部队很快制伏了宫门口防守的哈菲佐拉卫队,攻占了王宫,将哈菲佐拉及其全家集中赶到哈菲佐拉的办公室。枪决了哈菲佐拉及其4个妻子、24个子女。
         哈菲佐拉被处决后,苏联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并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卡尔迈勒随即要求并接受苏联增加援助镇压反政府武装,12月28日,装备精良的苏联部队开始越过边界,进入阿富汗。
        苏联原预计在3个月内结束阿富汗内的战斗,谁知道一打就打了9年。
        装备精良的苏联军队很快占领了阿富汗境内大部分重要的城市和交通,但阿富汗内部叛乱组织越来越多,这些叛乱组织自称为圣战者组织,圣战者组织将游击战的精髓发扬到了极致,通过游击战控制了将近80%的国土面积。圣战者组织接受国外的援助是通过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有个三军情报局,一直承担着阿富汗圣战者组织和国外援助的中介。美国提供给圣战者组织的武器当中有大名鼎鼎的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飞弹,就是各位读者在电影电视中经常会看到的肩扛式火箭筒,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在阿富汗的战斗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988年5月至1989年2月,无法结束战斗的苏联部队陆续撤离了阿富汗。撤离工作基本上是和平的。为了确保安全通过,苏联与圣战者达成停火协定。       
         10多万装备精良的苏军也未能击败阿富汗圣战者,一些人称阿富汗为“苏联的越南”。阿富汗政府军士兵大批叛逃,政府军不得不于1984年强迫14岁的少年应征,而苏军的中亚士兵战后没多久也大批脱队,苏联政府被迫征用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而曾经富裕的阿富汗城市因为连年战事而残破,教育出来的大批菁英外逃,贫困的民众只能卖毒维生,阿富汗乡村成为了世界最落后且未开发的地区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古老部落之间的敌对情绪和语言障碍,阿富汗各游击队难以形成击败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统一战略。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88年5月苏军开始从阿富汗撤军,1989年2月苏联军队完全撤出阿富汗都是如此。圣战者们普遍相信是自己导致了苏联垮台。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从1979年到1992年,训练了10万名圣战者游击队。在一些穆斯林国家中,一些组织开始号召志愿者到阿富汗,参与打击苏联部队的作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年轻阿拉伯男子奥萨玛·本拉登的组织,最后演变成恐怖组织基地组织。

continue......

评论